南邻


作者杜甫
朝代唐代

正文

锦里先生乌角巾,园收芋栗未全贫。

惯看宾客儿童喜,得食阶除鸟雀驯。

秋水才深四五尺,野航恰受两三人。

白沙翠竹江村暮,相对柴门月色新。

锦江有一位先生头戴黑色方巾,他的园子里,每年可收许多的芋头和板栗,不能算是穷人。

他家常有宾客来,孩子们都习惯了,总是乐呵呵的,鸟雀也常常在台阶上觅食,它们已被驯服了。

秋天锦江里的水深不过四五尺,野渡的船只能容下两三个人。

天色已晚,江边的白沙滩,翠绿的竹林渐渐笼罩在夜色中,锦里先生把我们送出柴门,此时一轮明月刚刚升起。

参考资料:

1、彭定求等.全唐诗(上).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,1986:552.

锦里:锦里:指锦江附近的地方。角巾:四方有角的头巾。芋粟:芋头,板栗。

宾客:一作“门户”。阶除:指台阶和门前庭院。

深:一作“添”。航:小船。一作“艇”。

村:一作“山”。暮:一作“路”。对:一作“送”。柴门:一作“篱南”。

译文

译文

锦江有一位先生头戴黑色方巾,他的园子里,每年可收许多的芋头和板栗,不能算是穷人。

他家常有宾客来,孩子们都习惯了,总是乐呵呵的,鸟雀也常常在台阶上觅食,它们已被驯服了。

秋天锦江里的水深不过四五尺,野渡的船只能容下两三个人。

天色已晚,江边的白沙滩,翠绿的竹林渐渐笼罩在夜色中,锦里先生把我们送出柴门,此时一轮明月刚刚升起。

注释

南邻:指杜甫草堂南邻朱山人。

锦里:锦里:指锦江附近的地方。角巾:四方有角的头巾。

芋粟:芋头,板栗。

宾客:一作“门户”。

阶除:指台阶和门前庭院。

深:一作“添”。

航:小船。一作“艇”。

村:一作“山”。暮:一作“路”。

对:一作“送”。柴门:一作“篱南”。

参考资料:

1、彭定求 等 .全唐诗(上) .上海 :上海古籍出版社 ,1986 :552 .

创作背景

 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(760年),杜甫在西南漂泊时期。在成都,作者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,在作者居住的浣花草堂不远,有位锦里先生,杜甫称之为“南邻”(朱山人)。月夜,朱山人送作者离开。在回家的路上,或者回家以后,杜甫写了这首《南邻》诗。

参考资料:

1、马茂元 等 .唐诗鉴赏辞典 .上海 :上海辞书出版社 ,1983 :510-511 .



※ "南邻"的意思解释、南邻是什么意思由文学殿堂查词提供。